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研究 -> 内容
外国语学院尹遇学:师者、师道和师德
发布时间:2017/6/7  浏览次数:28091 次  发布: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近半年,学校组织了我们高校老师参加中国教育干部学院的网络教育学习,通过这一段时间各方面的充电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入的感触。特别是通过“不忘初心,潜心育人”高校师德教育这一部分专题的学习,使我更切身体会到肩上这一份责任意义和伟大。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传为为人处事之道。师之道,在于探索、在于钻研,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钻研永无止境的科研黑洞。学之道,在于吸收、在于理解,吸收所传之道,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古之授业,今谓之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即为授课。将书本中生涩、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解惑,又称答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课,因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情况,必须通过一些答疑环节进行解惑,所以解惑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师之道,在于修身、养性、治学和平天下。修身,为师者之德行、之思想。为师之人,应时刻身体力行,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养性,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应时刻注重言行与涵养能否匹配教师这一神圣职业,还应注重勤俭节约,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性情与修养。治学之道在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泛读中取其精华、剔去糟粕,对知识的日积月累,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平天下,“儒者以天下为己任”,为师者应有远大之志向,容天下之胸襟,方可成就一番事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以教学为己任,还应以钻研学术难题为目标,勇攀学术高峰。

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古之师者,父道也。以一日为师,则终身为父。尊师即尊父,师道即父道。师者,唯德高望重,才使弟子心悦诚服。今之师道,不同于古时。今时,随社会之发展、意识之提高,实行的教育为全民教育、适龄教育。因此比之古道,今时教学之道,面临更多荆棘。家长之干预、学生之叛逆、亲人之不解,无不使教之道举步维艰。佛道,在于渡人。大恶之人,也应“我佛慈悲”,为之渡难。师之道,在于育人。无论学生听话与否、热爱学习与否,皆应循循善诱,在潜因默化之授业、育人。以师德服人,助学生成才。

中华之美德,在于古今,在于各行各业也。师之德,在于自身德行,在于授人之德育,在于学术、科研之学德。日常的一言一行,热爱生活,做一名有道德的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为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应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学术、科研中,做一名有学德的教师,不造假、不抄袭,做真真正正有意义的工作。

为师者,师道之路漫长修远。守德行,吾将上下求索之。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Copyright(C)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邮编:635000 办公地点:四川文理学院新校区一教学楼2015办公室
【管理登录】